孩子的名字取了出来。
算是完成了这里面最为重要的步骤之一。
也算是让沈芳舒了口气。
此时的沈芳已经身体恢复了差不多了。
整个人都舒服了许多。
毕竟人一旦处于一个不舒服的环境之中恶意确实要插上很多。
宋度宗很快就直接在朝会上宣布即将禅位给还在赵素锦肚子中的孩子。
这个消息已经公布简直就是比之前的那个赵素锦的身世公布的消息还要震惊。
毕竟这个消息是关乎后续大宋的延续的。
而朝堂之上,无数人都在质疑宋度宗。
而宋度宗只是淡淡地抛出三个问题给众臣。
“如果现在新汉帝国大军南下,让他们的炮弹、飞机、机枪对付我们。我们何以应对?”
“如果这场战争可以避免,你们是否愿意去避免。”
“如果这场战争避免的方法只是换一个赵姓的皇子,然后换得大宋安宁,你们是否愿意接受?”
宋度宗的三个问题顿时让全场鸦雀无声。
因为就现在的局势而言,这确实会死最好的选择。
虽然会有一些比较乐观的人认为新汉帝国和大宋同出一源,是不会打下来的。
但是他们从内心里知道。
真是因为同出一源才一定会打下来。
因为只要是汉人没有不希望统一整个中原的。
大一统是所有汉人王朝的共同愿望。
即便悲催如南宋。
爷爷依然没有放弃过大一统的愿望。
只不过是被这残酷的现实逼迫的没有任何办法罢了。
而在当前的南宋局势之下。
宋度宗推行的这些,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阻力的。
因为这些都不算是什么阻隔或者说是变革。
无非是换一个皇帝罢了。
同时也照顾了他们的面子。
没有换一个外姓的皇帝。
大宋赵家的法统还是在的。
只不过这个皇帝实在是太小了。
小的还没有出声。
所以只能让父母代为执政。
这有毛病吗?
没有任何的毛病。
合情合理合法。
沈芳的这个操作算是钻了一个漏洞。
这些朝臣也是知道这是钻漏洞了。
也知道沈芳等人的意思。
但是也心照不宣地接受了。
于是在宣读的第二天。
整个南宋如同换天了一般。
禅位典礼上,赵素锦代替自己还在肚子里面的孩子接受了诏书。
这样一来的话,沈芳的新汉帝国算是彻底的拿下了南宋。
但是这也只是名义上的。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毕竟这来自南宋真正的力量自己并没有获得呢。
宋度宗虽然将兵符全部都移交了过来。
但是这些军队真的能够听从自己的命令吗?
这还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不过,此时的沈芳乃至于赵素锦的身份已经十分清晰明了了。
赵素锦是太后。
而沈芳则是外孙。
同时还是摄政王。
这一点也是普通人所诟病的一点。
但是外孙当皇帝也不是没有先例。
这一点也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沈芳现在还是需要逐步的将整个南宋给掌握下来。
至于怎么掌握?
自然是大刀阔斧地让新汉帝国的大军直接进来。
沈芳自然也不会那么突兀。
而是直接对军队进行改革。
想造反?
新汉帝国的大军就在城下。
要么老老实实地接受改造。
要么就身首异处。
这是沈芳对待军队的做法。
但是同样也是给这些老儒生看的。
有些不要命的老儒生还觉得沈芳是弑杀之君。
但是沈芳却只是小笑呵呵地说道:“谁是君了?我是摄政王,你们的君还没出生呢。”
又过去了半年时间。
这个半年也是沈芳最为劳累的半年了。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从南宋开始了。
南宋的军方已经完完全全被自己掌握在手中。
甚至直接改名为新汉第四军。
又名新四军。
他们的构成达到了百分之五十都是来自北方的汉人。
剩下的百分之五十才是南宋的汉人。
沈芳这么做的意义就是在于想要让他们渗透下来。
不希望他们报团取暖。
当然在沈芳的治理之下也不会有寒冷的时候。
沈芳之前或许还有改革变通的想法。
但是当手中的权力逐渐变得膨胀之后。
什么委婉的变革之法全都抛之脑后了。
只剩下一个方法,暴力变革。
沈芳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改革运动。
首先是让新汉军在各个城池驻扎下来。
然后垦荒务农,让自己带来的蔬菜种子全部种植起来。
保证在将来的改革之下,引起的物资匮乏。
只要保证物资的丰厚就能够保证民众的安稳。
最终需要改革的只是那些顽固的乡绅和地主乃至于士大夫。
沈芳知道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
在所有的城池物资都不会出现问题之后沈芳直接将原本的南宋治理体系全部推翻。
然后直接实行中央直管机制。
因为原本的南宋还是多级管理的。
但是现在沈芳为了将改革推行得更加到位。
直接以县为直接的管理体制。
他要选举上万个县令。
对现在的南宋万县进行治理。
同时推行改革。
但是选出这一万人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同时这一万人也没办法帮助他处理好这些。
这一万人还需要在当地找到更多的帮手才能将他所在的县域治理好。
沈芳想了想然后直接从北方调任了一万人。
直接插入了各个县域。
这一万人直接被直升飞机投放了下去。
同时每个县域都有新汉军驻扎。
维持县域的基本稳定。
而沈芳的这个做法无疑是十分惊人的。
文有县令,武有军队。
在这种高压下,直接推翻了县域的体系。
然后以新的县令建立起了新的县一级别的执政团队。
而沈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推行新的教育体制。
如同之前的琉球一样。
在北方的时候沈芳就已经在部署这件事了。
所以早就囤积了大量的教材。
只需要运送到这边来进行学习就行。
同时建立起了万人的师范学校。
这样的师范学校教育出来的老师并不一定对某个学科十分的专精。
但是绝对是每个学科都有所了解并且能够讲解得出来。
这是沈芳需要的。
毕竟还只是基础教育。
更高阶的教育也会有更加高级的教师。
但是现在的南宋显然是不需要这些的。
沈芳现在首先在南宋全国范围内已有的文人中选出一部分的可造之材。
这个可造之材指的是,并不是只会之乎者也吟诗作对,而是对执政管理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理念的。
至于那些只会之乎者也,吟诗作对的。
沈芳会让他们进技工学校进行改造。
然后出来做正当的职业。
或者就当一个职业的作家,专门的吟诗作对之乎者也。
但是绝对不可单纯地依靠这些东西就想要成为公职人员。
这些都是酒囊饭袋。
这样的改革持续了半年之久。
同时在桐城县的李空空、胡明远和李峰峰等人自然也是知道了这件事。
而三人也被带到了临安。
在临安见到自己的老师。